书法审美成因散论——兼及草书传情达意之为最

发布时间:2021-03-22 10:51:11  点击:

声明:本文章为冯正炘先生原创并授权名家百科网(www.mingjiabk.com)发布,转载请联系名家百科网(www.mingjiabk.com)或者冯正炘先生本人。

一、书法为书写汉字的艺术

文字因为书写成为了书法,成为了延续数千年,成就宏大,魅力非凡之独特艺术。它的体例形式多样,面貌风格各别。它留存在历史长河的遗迹不胜枚举,它的精华熠熠生辉。它的拥趸者无算,参与实践者临池挥毫,究其玄妙者穷经皓首,赏鉴庋藏者甘于倾囊而不疲。民为之乐道而欣然,国为之倡廓而俨然。

书法,因为文字的书写而起,因为书写的文字而就。

书法之成一门艺术,是鉴于书写不单纯以记事为唯一功能之前提。书法于记事叙文之外,同时给以书体的造型结构增加了的审美意趣。并且通过这个审美过程产生了缜密微妙而浓烈的情性熏陶和丰富的情感刺激。

书法,成为艺术,基于两个客观的前置条件。其一是它具有数量众多的个体。中国汉字数以数千记,个体的“形象”结构各不相同。又加之书写它们有着方法各异变化多端的笔法技巧,使得塑造它们不但有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众多对象,也有着无尽的变化,丰富的题材。 其二,书法的写出,从传统延续至今,主导的工具是以毛笔,宣纸,墨沈的组合。它们的表现更在形质的变化方面增添不胜数算的奇妙和魅力。

书法不但记事叙文(它的初起,源于记事手段),还赋予了情感和情绪。书法表达或者传导了作者的修养、学问、秉性等方面的气息。书法作品蕴含了大量的丰富的书写以外的信息,寄赋了书者的品性情格。

书法是一门独特的造型艺术,它选材专一,它的营造对象仅仅是汉文字。

所有的艺术,虽然表现的手法不尽相同,一概是以世事万象为表现物。如音乐,以声音来表达物象,演绎情感;如绘画,以物像造型来描画万事万物;如戏曲,以人物塑造、以情节描述来演绎人世间的故事;小说诗歌则是以语言文字来表达述说世间故事和情感。凡此等等,表达塑造的对象都是可以涵盖一切的世事物象。唯独书法,只是以汉字为表现对象。通过汉字的书写,塑造汉字的各样形象,传达其中的万种风情。

书法“因物象形”(中国画术语,意指塑造物象)的对象是汉字。在记文叙事的同时表现对字体的视觉审美,传情达意。 绘画的表现对象包罗万象,书法的表现对象是万千汉字。汉字是书法得以进入艺术层面的媒介载体。

书法就是塑造汉字,表现汉字。

二、汉字浩繁形意交融,笔墨使书法舞台广阔

汉字的纯粹性和丰富性,使得书法成为专门而独特的艺术并因之有别于其他的艺术门类。它的各不相同的个体以及它们的相互组合,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给予了可以创作的充分余地和想象空间。 汉字作为文字符号,是以单个字体最多(远远多于其他种类的文字),结构造型复杂的特点独立于世。汉字作为造型对象,既有它因为文字的属性可以记事叙意,也因为它丰富复杂的个体字形而呈现了足可塑造的奇异多彩的样式。

文与意的传递,笔划与字体的构建,笔墨和字形的交融,书写与情绪的交集等等因素,使书法的面貌品类有了无穷数限的组合形态,审美兼具了集合性和多样性。书法,使文字成言与书写效果结合的内蕴和美感得以无限量提升。书法因为汉字的这些属性和特点,展开了可以任由发挥,广开生面,张扬魅力的广阔舞台。

三、独特的材质工具,独特的书写效果

独特的材质和工具的使用,也是中国书法成为有着丰富表现元素和艺术魅力的重要条件。毛笔柔软而富有弹性的锥形笔头,有着千变万化而无比奇妙的表现力,可以很好的写划出无穷样式且带有丰富情感意味的线条。诚如古人所言“唯笔软而奇怪生焉”。可以说毛笔和宣纸、墨,是书法得以凭借单一墨色,单一表现对象(汉字)而立于艺术之林且散发出独特魅力的不二倚靠。

中国书法的表现与魅力传导,取决于毛笔书写过程中的墨痕轨迹,取决于由这些轨迹成形的笔划字体。

由于中国书法创作所用的工具和材质,毛笔在纸素上写出的笔划线条就有了各种不同的形态和样式。这种丰富而变化万千的形态和样式,组成的文字、言辞也就有了各自的面目,各样的个性。各类或微妙或强烈地通过字体、笔画体现出来的情感和情绪,以及书家的秉性学养。

我们可以看到和分别的何止是如粗细、浓淡、枯湿、或者飞白涨湮等等的笔划线条,以及这些笔划线条引导的诸如稚老、巧拙、迟速、畅滞、简重、疏茂、朴逸等等的形质表情和视觉趋向信息,进而凸显的诸如高古、新颖、飘逸、厚重、浑朴、恬静、紧致或者反之如低俗、平庸、粗糙、急躁、浅薄等等的种种习性风格。

远远不止如上所述的种种形态、情态的实际表现,都是借于笔墨,落于纸素之上书而写之的文字展现出来的。

书法独特的工具与相应的材质,在表现汉字这样独特且又丰富的字符时,可谓是天造地设,相得益彰。书法,汉字的书写,有了用武之地。以中国之笔墨纸书写中国之文字,其品类、其情趣、其面貌之变化,论数而不胜数。

四、字体笔划为书法根本,书法以书写为之

书法的表现对象是汉字,书法以书写为基本塑造手段。书写要求对塑造对象的准确,即写出的汉字必须准确无误。避免错误或者生造,特别是随心所欲的恶意搞怪。这一点比对绘画的要求还要高,这关系到“书法”属性的界定。

文字书写的错误生造甚至于烂造、恶搞的所谓“书法创新”,“江湖书法”从根本上就失去了对书法的意义。

型准。型准的术语来源于绘画,于书法来说是必须把握字形间架结构的正确并且符合视觉审美的要求。同时,书法塑造文字的特殊性质,不单纯是间架结构,比例位置就足够,还必须是建基于特有的“笔法”之上的。字的书写,由各不相同的笔划组合。笔划的正确写法才是字体正确和美观的前提,使之成为“书法”的前提。笔法的重要性由“永字八法”的提出就可见一斑。

书写文字的型准与否比绘画更加的讲究和细腻微妙。

书法的基础学习,所要掌握的主要能力就是型准的问题和笔法的问题。解决的就是间架结构的把握和笔法在不同位置的正确写出。

与绘画的表现方法不同的是书法以“书写”为之。不论是真、草、隶、篆,它们一概是“写”出来,而不是“描摹”出来的。书写,按照不同的笔画特点,又因为毛笔和宣纸(中国纸)、墨的相互作用性质,出现不同的形状关系和连带呼应关系,不同的力度关系和枯湿浓淡关系。这些都关系到书法审美的终极效果。

书写要求落笔为准,对于笔划字形的不满意进行添笔修改往往会影响它的完美呈现,一般也会被认为是水平欠缺。书写过程中的笔划差错通常都会导致废弃重写。(行)草书的涂、改、插字插行等等则是对篇幅的修改,不是对“笔划字形”的修改。这是两者的区别。草书在本质来说比较自由,它的缘起就是“稿子”,涂改修订是难以避免的。历来传世有数不尽的草书作品原本就是草稿,最负盛名的就有《兰亭序》,而颜真卿的《祭侄稿》更是草书中的经典。

书法也如绘画那样,或多或少有类似“变形”的处理。但是,这些处理同样必须基于对“型准”的理解和尊重。加之对书法特点的认知,对历史沿革过程中既定的字体结构的认同,对书法审美理念的融合。总之,书法的创作和写出,以至于“变形”都不可以无视字体的间架结构,笔划字形,不可以缺失了“法”。“书法”的界定,应该是有“法度”的书写。

把握正确的间架结构和笔划笔法,具备了对字形和笔画审美的基础要求,文字的书写走上了或可使之成为艺术的通路。

五、艺术含量与书体发展同步

书体的发展历史,由篆(甲骨文,钟鼎文)而隶、真、行草,结体和笔画的演化,随着书写工具和材料的进化而不断的递进并且丰富。 篆书的笔画,基本是粗细均匀无甚变化的线条,最主要的笔法是中锋直行。结体也匀称均衡。它距离象形文字最近,因此,更富有图案性。就书法的笔意美学来说,篆书的笔法是最为简单和寡少的。

自隶书起,笔法有了起伏波折,毛笔的特性在起承转合的行笔轨迹中开始讲究。既有逆锋起笔,回锋收笔的处理,也有直入起笔,出锋收笔的用法。字形也从篆体字的匀称性和图案性转向符合毛笔书写特性的书体形状,毛笔书写的笔意开始显示。真书(正楷)的出现和发展,使得毛笔字呈现出雍容华贵和瑰丽多姿的态势。书写也在记事录文的同时显现出它的艺术魅力。就此,单纯的记事功能又兼负起传递丰富的视觉美感的信息使命,书写开始演变成为步入了艺术殿堂的书法。如果说中国的书写与艺术从来就是有关联的,这个论定也是客观存在的。这是因为它美妙繁富的字形结构,数量繁多的个体形象注定了它的艺术可塑性和艺术审美性。但是在篆隶时代,这个属性是模糊的,微弱的。楷书出现之后,明确了“书写艺术”的属性。

草书(行书)一出,笔法语言,线条语言,字体结构更为丰富。笔墨的变化,结体的奇妙,线条的魅力结合通篇布局,神韵气息等等的完美完备,草书艺术性的情感表达更加的丰富,细腻和强力,鲜明。“艺术就是感情”,或者说,富有感情的才是艺术的。至此,于“书法”艺术来说,更加的完备和成熟了。

六、书作各具面目,精气神为上

书法创作或者书写汉字,因为笔、墨、纸的运用而有了无穷广袤的可创天地。书家游刃其间,各显神通。除了体例幅制如条幅、横批、册页、立轴、扇面等格式以外,笔墨线条所呈现的不同表情趋向和视觉信息,进而产生出雅俗不一,高下自别的各种秉性风格的相应作品。 纵观历来书作浩如烟海,精彩缤纷各具其面。评判其优劣清浊之各种论叙学说,也同样纷繁复杂,不一而足。着其精要者,唯以精气神为上。

书作之优劣高下,既有结体笔划、中锋用笔等直接书写方面的技巧功力考量,更有进而广之的字外功夫即学养品性方面的因素。这两个层面,在书写者的进取探索,品鉴者的欣赏评判过程中,相辅相成,始终是互为关联的。

而书法能够给人感受,让人品味的艺术魅力,深层次的成因和显露,在于后者。在于其精神风采,在于通过其形彰显其神的风骨气质。 书作所呈,字里行间必须得精气神引领。如是,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是之。神采为上,形质次之更甚。点到为止,得意忘形尤极。

书法,讲究的是笔力 (有力度的笔画线条,力透纸背入木三分)和笔法(法度中而灵活施展),神采(生动得体,具有时代气息)和气势(贯通而神完气足),韵味(雅意高致而稳稳透出)和格调(修为性德,高屋建瓴般的自然析出)。这是精气神的全备格局,而非达到内外兼修,里应外合,心手相生的程度,难以步入它的化境。得精气神者,所凭借的学识修功不一而足。但简言之,必须是基于形质,功于笔力,归于学养,三者的修为融会贯通,缺一不可。于内心共鸣,与手相应,心手双畅而产生共振的效应方可有得。

书法的形质,字体的间架结构,笔划笔意是要紧的。这是形的部分,也是书法基础。精气神的着力点却在借书写以发挥的情绪性德修为,这是精神状态的品级。这是质的部分。

为什么有的书作初初看来还不错,形体结构,行气笔划也漂亮美观,符合规矩,就是没有让人多看一眼的吸引力。这就是徒有其表,形具神乏。具有精气神的作品却不一样。遗貌求神,看起来其貌不扬,或者狼藉不羁。却让人震慑,耐人寻味,印象深刻。灌注了多维度,多层次修为理念的作品,信息厚度不一样,欣赏者能够接收到的感染力层次也就丰富很多了。

精气神不是无本之木,必源自作书者的修为,得精气神者必是脱俗超凡。

七、笔墨有情感,书作彰显修为

笔墨具有情感,自然流露作者的学养品性。书写者多年来已然将手中之笔习化成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自己的思想情感亦通过心手的联动,顺畅地表达到纸间笔端。书写者的用笔技巧 、对书艺的认知以及自身的人格修为等等,使书作具备了文字形象以外更多的信息。这些信息也包括了远远不止于对社会,学术,生活,情感等等的理想,追求,认知,感受,好恶等等心情动态。或流露于书写之时,或发挥于笔墨之中。总之,书作彰显作者修为,书中情性自见。书法,已经不是简单的抄文录字。

对于“书法”的创作,缺少丰富的情感因素,或者因为几十年的“熟练”,或者因为“功成名就”而应酬不暇,将书写沦为“复制”,把自己降到“文抄公”的地位,所作离“手写”的“复制品” 也就不远了。

书法,作为创作,顶了艺术的冠带,必须要少一点简单复制。 对于书法的要求,也应该有其深厚生动的情节,起伏曲折的架构,灵活丰满的意趣,神妙瑰丽的风姿之类的元素。这些构成既不能或缺,也不会让人厌恶。只有那些简单重复的,僵化无趣的处理,是没有人会一直当作美味去啃的。

更多字外的相关信息因素,是书法的魅力所在,也是书法的生命力。书法艺术借助于文字,创造了文字的造型美,更于文字的塑造过程,表达作者各样的情感心绪,素养德操,品性风貌。书如其人,书法直接把书作者展现了出来。

八、传情达意草书为最,书者功修在在如昭

书法的传情达意,四体书中草书为最。草书在书法的发展史上,出现最晚,它以更为自由,更多变化的形态出现。四体书中,除去草书,其余三者,虽然字体各异,都是工整和规则的,它们就像是绘画门类中的工笔画。书写的标准和规则显而易见,非常的“象形”。书写时候的情感表达,因此存在比较多的束缚和控制。草书则不然,书者的技巧水平和情感情绪有可以充分发挥的余地,就看你的能耐了。束缚和控制少,自由发挥,恣意表达的天地广阔。行笔疾书,不拘字形大小,笔画狼藉,何妨拖泥带水。得意忘形时,往往枯湿间杂,毫不经意,以至枯至斑驳极疾半失墨,湿在混沌浩茫浑湮漶。岂止是笔走龙蛇而神龙见首不见尾,狂狂乎斗酒百篇更“天子呼来不上船”。强势之作竟满屏支离而神不散,一支秃颖恰气满贯。

草书之神采为之,不求形质的发挥可谓极致,点到为止得意忘形都是草书的专利和拿手戏。当然,恬静,闲适一路也是草书绰绰有余可以达到的一种境界。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陆放翁的那时那景,就是在经意与不经意间以草书遣时遣兴。“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草书可以是“重如崩云”,也可以是“轻如蝉翼” 。不同的表现形式,各样的情绪发端,于草书皆是得心应手,最善于表达处理的。

艺术有其自身的规律,艺术也是自由的。在艺术的规律范围中,充分享受创作中的情感表达自由,在它的规则里随心所欲地畅游。书法范畴中,由你去掉羁绊,放马驰骋的天地,草书为最广阔。

书法之为艺术,其具有魅力的种种元素基因,在草书的书写创作中得以最完备的利用,最充分的发挥,最完美的实现。书法艺术因为汉字,因为它独特的笔墨纸而共同发生的种种美妙奇变、它们形神并茂的表达、那些透露出来的或含蓄或张扬之魅力,都在草书之中得到最为直白的显示,也是最为微妙的显示。草书的点画、使转无不精妙的传达了书者的情绪品性。就表达情感和披露心绪和传递个中信息,草书是最为强烈和深刻的。书写者的情性意念,思绪倾向,功底水准无不在在如昭,无遮掩地供呈于白纸黑字之上。

九、入草书堂奥品得真味

如上所述,草书的情感信息量是非常丰富的,书写的自由度也宽泛的多。不过这绝不是说草书的书写是可以免于规矩而随意作为。草书有着更多的笔画形态和字体结构形式,这些笔画形态和字体结构都是演变于隶楷书体,是基于楷书和行书结体的减省和变异。它们的脉络源发于此,所以理解和把握它们是草书的基本功修。缺乏这个功课,在书写过程中,这些笔画和字形的随机而化的纷繁多变没有了立脚的根基,必然会生出许多的迷惑来。这些笔画和边旁看似简单和“随意”其实都是不可偏差和混乱使用的。古人说:“草乖使转,不能成字”,就是这个道理。“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的情况在篆隶楷的书写一般不会产生,在草书特别是大草中就容易出现。另外,草书之笔画字形结构比其他书体更为繁多复杂,它的通篇布局和把握,也同样是复杂得多,困难得多。

草书的情绪表达既在点画,也在使转,所以更加讲究走笔。灵动畅达而不流滑,饱满丰厚而不呆滞,气势奔涌而不荒野。 草书,学之不易,鉴赏与理会也是难事。入草书之门,认知草书的结体特点,理解草书的笔画语言,探求自隶楷而行草的演变历程,了悟情感与笔意的辅成融和关系,窥得其中的奥妙。

十、基于书家学养修为

书写者于书法的认识,于书写技巧的把握,以及于此之外的包括而不局限于诸如对中国画及其他绘画、雕塑等美术;诗词、文赋等中外文学;音乐、戏曲、舞蹈等不同类语言的艺术;美学、人文、历史、政治、经济等哲学和社会学方面的学说;社会、自然等现象景观的接触、探索、品味、感悟都会作用于纸墨之上。书写者的品性修养,学识认知,情感心绪及技巧功力自然流露于笔画之间,所谓“字为心画”“书如其人”。

所有的这一切字里书外的功夫学养,通常于一个不是半途而废的书写者来说,应该是与日俱进的。然而人书俱老(不单是光阴时间的概念)的难能可贵,说明真的有无数的书写者没有能够步入这一境界。日积月累的书学路程,在识字结体方面的功夫毋庸置疑,一般人多会达到这个不高的门槛。在此门槛的里外,有的人会徘徊流连以至终老其生。或者学养不足,或者书艺不精,或者天元不济,或者半途不进。抑或学而不思,迷茫混沌,兢兢于求技巧,熟练至纯不殆。由字而字,悲乎不脱裘巢,最终以字匠终。其学也罔,其艺虽熟极也难达书法之真境界。更甚者浅薄识见在前,狂妄魔发于后,或以媚俗浮华哗众取宠,或以“求异”“搞怪”忽悠世人。心手相应,书为心划。修为,雅俗,高下,真善美与伪恶丑都在笔端指间流泻。

从某个角度说,“专业”的书家(其实也包括画家特别是中国画家)绝不是最好的。这是书法与匠书的分界。书写一旦沦为“专业”,或疲于应付而奴于笔酬,或专于笔划而盲于道理。碌碌笔墨间却玩忽于人前马后,茫茫纸素中更单薄其浅见无识。无暇顾及自身的修为与陶养,至终只能于低层次运转。

于字外的学养以丰笔墨。中国书法与它种行当之不同,在于本不是简单的手艺活,它的成就必须是思想学识与艺术修养的综合结果。它的架构基于脑力和手工,而思维意识观念于中更是关键点,也是凤凰涅槃的触发点。书法的魅力在于笔墨形意的走心沁神,字里行间的瞻高入胜。它的书写不是浅陋的痕迹,它的展现应为耐味的心画。 书法,当持敬虔,勤勉,恒久之心相待;书法,当求修内,立高,微妙之处以得。

无论是染指笔墨者,抑或是拭目鉴评者,尽能在字外累积学养,丰厚识知。或以助毫端鼎力,或以绵书艺清流。这,既是为己潜修之道,也是为书法弘扬之计也。

附:冯正炘先生部分作品鉴赏